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4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我前面已經談到過秦國崛起的關鍵因素。其中智力的因素六國已經有了,秦國的智力方面也是靠從六國引進。其他的,比如野蠻強悍的民風,這個無法學習,總不能讓六國主動回到野蠻落後的狀態。還有地理優勢,這個也是無法學習的。所以六國根本想不到向秦國學習,就是很自然的了。

既然六國人和秦人都不覺得秦國有任何地方先進,也就不會重視商鞅,(如果商鞅在秦國名氣大,那隨著秦國的擴張,自然他的名聲會傳播到其他國家)。這個和我前面提到的商鞅在戰國時期的名氣很小或者說根本沒有名氣是一致的。

日期:2011-11-27 12:52:12

繼續。

再來討論一個經常誤解的問題,誰是法家?

比如,許多書裡面都說李悝是法家。我認為不對。我總覺得現代人把法家的定義範圍定的太寬鬆太模糊了。戰國幾乎所有重視政策實用性的政治人物都被強行劃入法家範圍。雖然商鞅入秦的時候帶著李悝的法經,但是這個只能證明李悝對商鞅的思想產生了影響,不能證明李悝就是法家。正因為李悝制定了法經,所以他不是法家。因為法家不會去制定一個固定的法典。永遠不可能出現諸如商鞅法經,商鞅法典,或者秦孝公法典之類的東西。我們都知道法經是李悝制定的,所以他不是法家。

李悝從來就沒有反對任何一個儒家觀點的跡象,他也從來沒說過自己是法家。其實從常理看應該這樣說,他的個人信仰是儒,但在政策制定的時候重視實用性。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