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李園吃了敗仗,龐勳又增兵又換將,派吳迥接替李園,繼續攻城。
吳迥顯然比李園聰明一點,幾次試探性進攻未果後,決定採取“牢籠”戰術,將泗州圍得水洩不通。——打不贏你,就困死你!
其實,吳迥的真實意圖是“圍城打援”,藉助泗州這個點,將徐泗地區的官軍調出來挨收拾。官軍確實挺配合,各路援軍紛紛向泗州靠攏,包括敕使郭厚本的一千五百人、鎮海節度使杜審權的四千人(由都頭翟行約率領),另外淮南都押牙李湘、淮南都將袁公弁也率數千人增援。
龐勳當然不會放過這個消滅官軍有生力量的大好時機,果斷派數千精銳南下,已佔領濠州的劉行及也派王弘立前來增援。
十一月底,翟行約的四千人率先報銷。幾天後的十二月初五,駐守都梁城(泗州對岸)的李湘、郭厚本等人兵敗被俘,起義軍攻陷都梁城,進佔淮口(泗水與淮河交匯處),截斷了江淮糧道。
經此一戰,儘管泗州還在負隅頑抗,但徐泗地區的政府武裝已經基本報銷,關乎朝廷生存的江淮糧道也被“腰斬”。
李漼終於坐不住了,趕緊從各地調兵圍剿,而擔任“剿總”的,恰恰就是本次兵變的始作俑者——康承訓。
誰捅的簍子誰負責補,或許李漼就是這麼想的。
康承訓是“剿匪總指揮”(徐州行營都招討使),下面還有兩個“副剿總”。南面是羽林將軍戴可師,北面是前面提到過的王晏權。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