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官軍越打越順,起義軍越敗越慘,李漼又來勁了。為了以最快的速度徹底圍剿,朝廷調神策將軍宋威擔任西北面“副剿總”,率三萬人協同曹翔攻取徐州。
圍剿徐州的官軍還在日夜兼程地趕路,康承訓這邊已經對宿州構成合圍之勢。眼看局面越發不可收拾,龐勳採納了宿州守將的建議,留父親龐舉直、部將許佶留守徐州,親率兩萬主力運動到宋州、亳州,抄康承訓的後路。
張實的想法是:康承訓被抄了後路,必然會解除宿州之圍,調兵回防。起義軍在半路設伏,將康承訓一頓狠揍,這盤棋就走活了。
這一戰術,就是眾所周知的“三十六計”之一——“圍魏救趙”。
“三十六計”並不玄乎,但也是講技術含量的。換而言之,計謀的成功是有條件、有前提的。就“圍魏救趙”而言,其成功的關鍵有兩條,缺一不可:
第一,被圍的“趙”能守住;
第二,抄後路造成的壓力足夠大。
龐勳玩的這一出“圍魏救趙”,偏偏在兩個關鍵點上都掉了鏈子。
首先,宿州出了叛徒,根本沒守住。
在防守宿州的起義軍中,有一個叫張玄稔的人,原本是徐州舊將,兵敗後向龐勳投降。眼看龐勳日漸衰頹,張玄稔便暗中聯絡城外的康承訓,將守將張儒等人暗殺後,開門迎降。
其次,龐勳的包抄相當不給力。
龐勳一路殺向宋州,但宋州刺史鄭處衝戒備森嚴,起義軍根本就不是對手。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