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乾符四年(877年)正月,酋龍病亡,兒子法繼立,外交上採取“親唐政策”(當然主要是打不贏),兩國走上了睦鄰友好的道路。
話說回來,高駢將南詔收拾得很過癮,但唐朝付出的代價是不可估量的。廣明元年(880年),宰相盧攜總結說:對南詔用兵十五年,打得朝廷府庫空虛、中原烽煙四起!
打仗就是打銀子,這容易理解。但令人感到困惑的是,南詔怎麼會跟八竿子打不著的中原扯到一起呢?這好比自家的房梁斷了,卻賴在挖院牆的鄰居身上。鄰居沒把挖倒院牆,還攤上房梁的賬,哪兒說理去?
南詔“蒙冤”還在其次,我們或許更關心一個問題:中原到底出了什麼事?
日期:2013-08-07 13:20:57
※ 回家引發的暴亂
盧攜說南詔邊患導致中原戰亂,我們可以理解為:前線大量“燒錢”,以致橫徵暴斂,激起民變。
這個理解沒有錯,但此次中原動亂,與南詔邊患有更為直接的關係。前面說過,康承訓“臨危受命”之時,先打了一個請示——從徐泗地區選募兩千兵丁,赴邕州協防。
這是一個最愚蠢的想法,更愚蠢的是,李漼居然同意了!
“徐泗地區”,也就是徐州、泗州(今江蘇盱眙北)一帶,這可不是一般的地方,主要有兩個特點:
其一,自然災害頻發。最近的三次,分別是大中十二年(858年)秋天的洪災,鹹通三年(862年)夏天的旱災、蝗災,次年的黃河大水。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