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愀然曰:"請問何謂真?"客曰:"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故強哭者,雖悲不哀,強怒者,雖嚴不屯,強親者,雖笑不和。真悲無聲而哀,真怒未發而威,真親未笑而和。真在內者,神動於外,是所以貴真也。其用於人理也,事親則慈孝,事君則忠貞,飲酒則歡樂,處喪則悲哀。忠貞以功為主,飲酒以樂為主,處喪以哀為主,事親以適為主。功成之美,無一其跡矣;事親以適,不論所以矣;飲酒以樂,不選其具矣;處喪以哀,無問其禮矣。禮者,世俗之所為也;真者,所以受於天也,自然不可易也。故聖人法天貴真,不拘於俗。愚者反此。不能法天而恤於人,不知貴真,祿祿而受變於俗,故不足。惜哉,子之蚤湛於偽而晚聞大道也!"
孔子再拜而起曰:"今者丘得遇也,若天幸然。先生不羞而比之服役而身教之。敢問舍所在,請因受業而卒學大道。"客曰:"吾聞之,可與往者,與之至於妙道;不可與往者,不知其道。慎勿與之,身乃無咎。子勉之,吾去子矣,吾去子矣!"乃剌船而去,延緣葦間。
孔子淒涼慚愧的嘆了口氣,再次行禮,站了起來說,我曾經被諸侯們到處驅逐,不知道有什麼過失,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漁父難過的變了臉色,說你真是不開竅啊。有這樣的人,害怕自己的影子,討厭自己的足跡,總想避開跑掉,可是跑的越遠足跡越多,影子更是寸步不離,自己還認為是跑的太慢了。就加快速度,最後精疲力竭累死了。他不懂得停留在樹蔭下影子就會消失,處於靜止狀態就沒有足跡了。這樣的人真是太愚昧了。你終生研究仁義的道理,考察是非的界限,觀注動靜的變化,順應取捨的尺度,控制愛恨的感情,調和喜怒的節奏,卻還是遭受毀謗和災禍,如果想要避開這些,就要修身養性,保持真性,回覆到把一切身外之物都聽任他們自由發展的境界,那就沒有毀謗和災禍了。現在你不去修養自身,卻去苛求別人,不是太過於介入外物了嗎?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