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阿赫木旦,是緬甸歷史上特有的一種軍民合一的制度。所謂的阿赫木旦,其實就是直接服役於國王的農奴。
這些農奴的一切都歸國王所有,往往以村落的形式存在,平時身兼種地、生產軍械、軍事訓練於一體。
與大明的屯田制不同的是,這些農奴受到了嚴格的管控,他們每個人的額頭上都必須紋身,象徵他們是阿赫木旦組織的成員,這些人終身必須是阿赫木旦,除了這個身份,他們連做普通富人家的奴隸都不行。
而一旦某個阿赫木旦成員出現了叛逃、臨陣退縮等情況,不但他的家族會受罰,甚至連整個村莊都會受到重罰。
他們就像工蜂,活著除了為蜂王工作、保衛蜂王,就沒有任何其他出路。
而一旦叛逃,因為額頭有紋身,他們藏無可藏——要知道敢收容阿赫木旦成員的人,也會犯下重罪。
所以他們別無選擇,當國王要他們嚮明軍開火,嚮明軍展示洞烏國反抗的決心時,他們就必須當這個炮灰。
而他們,也成功地當了炮灰。
明軍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就將這三十多艘戰艦全部擊沉或重傷不得動彈了。
海面上到處漂浮著碎木板、死屍和在冷水中掙扎的洞烏人。
秦書淮做了一個讓很多人不能理解的命令,那就是讓小船救人。
之所以這麼做,當然不是出於憐憫之類的情感,經歷這麼多戰役,秦書淮早已明白對敵人仁慈的下場是什麼。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