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4世紀初,騎兵衝擊戰術最終發展成熟,其代表就是馬鐙的出現。騎兵衝擊戰術本來是中原騎兵為對抗遊牧族騎射優勢進行的創新,這種技戰術在發展成熟的過程中,也在向遊牧族“迴流”。但遊牧族鬆散的政治權力結構導致其難以運用這種新戰術,必須實現政權模式的中原化,才能保證騎兵衝擊戰術的運用。這種戰術和政治的互動成為4—6世紀北方政權的一個鮮明特色。
第一節 關於馬鐙研究的學術史和考古證據西方學界的“馬鐙革命”說
德國學者茨舍勒(R. Zschelle)和福雷爾(R. Forrer)於1896年出版的《馬鐙形制的發展》一書,最早對馬鐙的起源和傳播進行了系統研究。[1]該書認為,馬鐙首先由中亞草原的遊牧民族發明,並於中世紀時傳入歐洲成為當時的騎兵裝備。同時,德國學者十分關注騎兵(騎士)與歐洲中世紀“封建制度”(feudalism)的關係。海因裡希·布魯納(Heinrich Brunner)的《騎士義務與封建采邑制的產生》一文,論述法蘭克人的統帥查理·馬特(鐵錘查理)為了擊敗穆斯林等騎兵武裝,於732年決心建立一支騎兵部隊。他沒收了教會土地分賜給臣下,讓他們用地產收入購置馬匹、裝備,成為騎士階層,由此產生了“封臣制”,即歐洲的封建制度。[2]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