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二章 漢匈戰爭與騎兵衝擊戰術的肇端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戰國末到西漢初是中原騎兵發展的第一階段,在此期間中原騎兵照搬了遊牧族的“騎射”戰術,同時結合中原以步兵為主力的特點,由騎兵承擔偵察、警戒、破襲軟目標等輔助性任務,形成步兵為主、騎兵為輔的格局。但在西漢對匈奴的遠征中,漢軍步兵難以派上用場,只能以騎兵為主力。為對抗騎射技術高超的匈奴騎兵,漢軍騎兵開始嘗試進行衝擊作戰,由此開始了騎兵戰術的重大轉型。

常彧已注意到,漢代畫像石中有衝擊、騎射兩種職能的騎兵並存,他結合西方戰史研究了兩種騎兵的特點。[1]但對於漢代騎兵究竟何時及為何採取新型的衝擊戰術,目前尚未有深入研究,本章就這個問題進行論述。

第一節 漢軍與匈奴的戰術區別及社會背景

從戰國到漢初的戰爭主體都是中原政權,作戰雙方的兵種、戰術手段、作戰思想、後勤保障和戰爭動員形式都基本相同。本書將這種戰爭統稱為“同態戰爭”,此時“同態戰爭”的基本特點是:

(一)兵種戰術方面:以步兵為主力、車騎兵為輔助;

(二)後勤與動員方面:在後方向編戶農民徵收糧賦,轉運到前線維持戰爭;

(三)作戰思想方面:徹底消滅敵方兵力、統帥及政權,佔有其土地和民眾。

《六韜》全書反映的正是這種同態戰爭模式。西漢建立後,中原地區實現了統一與和平,這種“同態戰爭”趨於消失。但幾乎同時,北方草原的匈奴族崛起。秦王朝時蒙恬北征佔領河南地(河套地區),導致當時的匈奴族單于頭曼“不勝秦,北徙”,後又乘秦末戰亂、邊防內斂之機南遷到河套內。其時正當劉邦項羽戰爭方酣,中原無暇北顧,頭曼之子冒頓殺父奪權,四出征伐,迅速控制了從遼東綿延到河西、西域的廣大地域,中原周邊的遊牧族、半遊牧族如東胡、林胡、樓煩、白羊、西戎等都融匯到匈奴人當中,個別民族如大月氏、烏孫則被迫遷徙遠遁。這是中國北方草原的第一個統一的遊牧族王朝,幾乎與劉邦漢王朝同步建立。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