鏘,“人之惡尚存,則霸道不可棄。平天下之‘平’,有靜亦有動。靜者,仁禮滲透;動者,戈以止暴,平衡利益。”
兵戈是用來止暴,而非用來爭利。止暴之後,就是平利,要將所得的利益在該邦之民和中國之間進行平衡。
名可秀為什麼反對衛希顏提出的殖民經濟?因為“人心不患寡而患不均。小到一家,中到一國,大到天下,均是此理”。
殖民經濟就是掠奪,以他國之資源蓄本國之富。
在衛希顏那個時空,有所謂的“甘蔗之國”、“棉花之國”、“橡膠之國”,這不是什麼美稱,而是殖民經濟留下的毒瘤,讓這些國家被迫形成了單一的經濟體系——這對國家發展經濟的危害是不言而喻的。一個國家如果貧富分化,那肯定是不穩定的根源。放大到世界也一樣,國與國之間貧富分化,世界不可能和諧穩定。單從自然環境講,那些貧窮的國家因為追求經濟發展造成的環境惡化難道不會影響其他洲和其他國家?只靠一個或幾個超級大國能把地球治理好?填了你整個國家也治不好,何況還沒那麼高風亮節。所以,殖民經濟的最後,是苦果大家一起吞。
一個平天下的“平”字,道盡了深奧的道理。
平,不是平均,是平衡。
衛希顏深受教益。
這個萬物和諧的思想應該是人類所能想象的最高文明。而人權,民主,也僅僅是以人類為中心。在人類克了自然後,就被自然反克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