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下學會是從大憲三年開始舉辦,初時每年一屆,聚集大宋國內各地學者講經論辯、研討學術,後來北周官學私學聯合發函給學宮,希望定期舉辦南北學說學術的交流會,於是從大憲七年起,學宮每三年舉辦一次宋周南北論學會。這個論學不單指儒家經學,還包括夏易、商易、周易三代易學,以及從易學中衍生出去的天文地理學,以及史學、考古學、格物科學等各方面學術交流——當然論學的主體還是儒學,比如今年這一屆的大會主題就是經學論學。
想在大會上發表學說的學者必須提前將綱要和概要發給稷下學者聯席會稽核,只有獲得三分之一稷下學者透過的,才能列入大會主題,上臺講學。
可想而知,在這樣一個南北精英學者齊聚一堂的盛會上,發表的學說無論是贊多還是駁多,都將迅速傳遍華夏南北。對學者們來說,還有什麼比傳播學說更有吸引力呢?故每屆稷下南北論學會在舉辦前都會收到雪片般的講學申請,但最終透過稽核上臺論講的,不到十分之一。
因大會時間只有七日,每日只安排一個主題。遇到爭辯激烈的,可能一天都辯不完。
大憲七年首屆南北論學會上,北周學者辯疑名可秀的《論語集註》,講經臺連續論辯了三日,南北學者和學子們都聽得如痴如醉,酣暢淋漓,但列在最後兩天的講學者可就著急了,最後學宮不得不將晚上利用起來才解決了。之後,凡是有可能辯議激烈的主題,學宮在安排日程時都明智地將其排到最後,省得佔了別人的講席時間。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