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分卷閱讀815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臣,如丁起、宋藻、謝有摧、沈元、陸宸等人,都曾動過江山易姓的念頭,但他們的委婉進言都被名可秀明確表態,她不會做皇帝,否則就是親自踐踏了“以天下為公”的弘道信仰。

座中其他成員不知這個情由,聞聽她這番話都震了一下,有人失望,卻也有半數人暗中鬆了口氣——雖然名可秀比趙氏皇室任何人都更有德行和能力成為英明的帝王,但謀朝篡位終究是“篡”,不合他們遵守的道德理念,若非萬不得已,他們並不願意跨越這個道德藩籬。

名可秀說出這段話,便等於否決了“篡位改姓”的可能,讓所有因期待而浮動或因疑慮而起伏的心思都定了下來。衛希顏能敏銳地感覺到,閣內的氣場更凝聚了。

“若撇開臣權不論,制約君權可有其他之道?”名可秀接下來又問。

她跟著自答說:“蘇文定公(蘇轍)言,治世有三權,曰天、曰君、曰史官。聖人以此三權者,制天下之是非。但天之權有所不及也,故人君用其賞罰之權,助天為治。然人君賞罰者,又豈能盡天下之是非?猶懼其不能明,暴見於萬世之下。故又有史官之權,與天、君之權均。此即以天命和史官之權制約君權。

“一論天命。呂申公(呂公著)為相時,上書真宗道:‘天雖高遠,日監在下,人君動息,天必應之。若修己以德,待人以誠,謙遜靜懿,慈孝忠厚,則天必降福,享國永年,災害不生,禍亂不作;若慢神虐民,不畏天命,則或遲或速,殃咎必至。’士大夫常道‘天於人君有告誡之道焉,示之以像’,謂之日月星辰、風雨雷電之異像,皆為上天對皇帝不端之行的警示,便是藉助天命壓皇權。神宗時,舊黨以天災攻擊新黨變法,王荊公言‘災異皆天數,非關人事得失所致者’,退居洛陽的富鄭公(富弼)立即上書千言,以天命論駁斥王荊公之言。然則富鄭公真信天命焉?非也!其嘆言:‘人君所畏,惟天,若不畏天,何事不可為者!’——蓋因宣揚天命論,讓皇帝畏天,才能制約君權。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