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秦漢魏,晉隋唐,乃至如今的南宋、北周,都是華夏王朝,這一點不變,蓋因文明一脈相傳。
名可秀聲音一肅,“但是,華夏文明也曾經經歷了幾乎滅絕的危險。”
那是五胡亂華時期,胡人在北方大肆屠殺漢人,十室只餘一二。而晉室南渡後顧不上河南以北,唯冉閔率漢人奮起,為乞活而戰,頒佈殺胡令,殲滅三十多萬羯族、匈奴胡兵,最終將氐、羌、匈奴、鮮卑數百萬胡人逐出中土——各自返還隴西、河套一副草原的原居地,甚至遷回萬里之外的西域,在返遷路上各胡族互相進攻掠殺,搶奪糧食,甚至人肉相食,成功回去者十人中僅二三——冉閔以他的乞活軍和冉魏王朝遏止了胡族在中原北方的繁衍,並拖住了諸胡南下的步伐,否則南渡未穩的東晉王朝很可能已經滅亡在諸胡的鐵蹄之下,而漢族和華夏也很可能不復存在。
因冉閔的功績,在建炎、建武初年,南北宋廷先後為冉閔上“大帝”廟號,敬諡“高武”——縱觀歷代王朝,被後世王朝尊奉為“高武大帝”者,唯冉閔一人也,縱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亦不得之。
“吾輩可以慶幸五胡亂華時期有一位高武大帝奮起,故炎黃、華夏得以存續。然,諸胡外患可滅絕乎?吾等是否可斷言,五六百年後不會再有‘五胡亂華’,遼、金之侵,危我華夏?”
衛希顏心道,不用五六百年,就她所知的歷史,一百年多後蒙古人不就入主了中原嗎?按秦瑟琳的說法,雖然元朝最終被明朝滅亡,但華夏文明已經消失扭曲了不少,包括儒學的精髓和宋儒的創新精神;之後再歷一次滿人入主中原,華夏文明再經歷一次消失扭曲,民族中計程車性變成了麻木乃至奴性,華夏文明的創新精神變成固步自封,於是,一個曾經無比驕傲自豪的民族變得鄙薄自己、崇拜起曾經稱為“蕃”“夷”的外洋了——歷史真是令人可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