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魚鳧王朝在支援武王伐紂的過程中,將主要的精銳部隊派往北方中原。當然,武王伐紂的戰爭不會在短時間內結束。公元前11世紀中下葉的某一年,當決定商、周最終命運的“牧野之戰”(主流說法認為發生於公元前1046年)在中原大地如火如荼的準備著時,在古蜀國也在醞釀著一場重要的戰爭,這場戰爭也決定著魚鳧王朝的命運。
由於魚鳧王朝長時間將精銳部隊外調,造成了蜀國國內的軍事空虛,從而為蜀國的政權帶來了危險。此時,魚鳧王朝已在奴隸制的統治下達數百年,長時間積累的社會矛盾日益突出。而此時,如日中天的杜宇勢力則很可能利用了這個絕好的時機,對魚鳧王朝進行了致命的一擊。
商朝末期的某一年,在今成都平原發生了一場決定性的戰爭。交戰的雙方正是杜宇一族與魚鳧王朝。杜宇勢力攻入魚鳧王朝的都城廣漢,魚鳧君主帶領軍隊在廣漢都城與之交戰,魚鳧勢力逐漸失利,最後被杜宇勢力追趕到成都平原西部山脈,魚鳧勢力從此退出古蜀的歷史舞臺。
魚鳧勢力失敗後去了哪裡呢?《蜀王本紀》曾有記載:“(魚鳧)王獵至湔山,便仙去,今廟祀之於湔。”《華陽國志》也有記載:“魚鳧王田於湔山,忽得仙道,蜀人思之,為立祠。”兩書所說的“便仙去”和“得仙道”皆是後人對前蜀王隱諱的說法,加上“廟祀之於湔”的表述,證明魚鳧君主在與杜宇的戰爭中很可能被殺,其殘餘族人逃至湔山一代躲藏起來。湔山即今天四川都江堰市與汶川縣之間的茶坪山一帶。《蜀王本紀》又記載:“ 望帝治汶山下邑曰郫,化民往往復出”,大意是杜宇統治確立後,原魚鳧勢力敗逃至湔山的族人,又從湔山出來,歸服杜宇王朝,重歸家園,安居樂業。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