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體
        繁體
    歷史的變化總是驚人的相似,如果說周朝取代商朝伴隨著古蜀杜宇王朝取代魚鳧王朝,那麼,東周與西周的交替,同樣伴隨了一次古蜀王朝的更替。
大約公元前7世紀初,蜀國出現了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件。《蜀王本紀》對整個事件的經過記載如下:“望帝積百餘歲。荊有一人名鱉靈,其屍亡去,荊人求之不得。鱉靈屍隨江水上至郫,遂活,與望帝相見。望帝以鱉靈為相。時玉山出水,如堯之洪水,望帝不能治。使鱉靈決玉山,民得安處。鱉靈治水去後,望帝與其妻通,慚愧, 自以德薄不如鱉靈,乃委國授之而去,如堯之禪舜。鱉靈即位,號曰開明。”
上面的故事充滿著荒誕的神話色彩,尤其對鱉靈來歷的描述。實際上鱉靈不可能死而復活,其作為荊人也不可能在死後逆流而上漂流至杜宇王朝都城郫附近。從這段文字分析,開明族很可能是來自於川東的某個民族,熟悉水性,善於治水。最初到達川西時居住在樂山一帶。進入成都平原後,歸屬於杜宇王朝統治。成都平原是一片複合沖積平原,夏秋之際,山洪經常爆發,肆虐著成都平原。自古以來,治水就是蜀人生活中的重要大事。中國歷史中的上古時期,善於治水的能人也往往能成為百姓的領導者,比如大禹。杜宇王朝末期,成都平原經常遭受特大洪澇災害,杜宇王朝無能為力,便開始選拔治水人才。從“荊”而來的開明則最後挑起了這個重擔,開明也被杜宇王朝拜為“相”。開明帶領蜀人決開玉壘山,經過多年的大力治水,使得蜀民得以安居樂業,因而得到廣大民眾的擁戴。隨著開明影響力和功績的增長,自然對杜宇的王權構成了威脅,“相”與“君”之間的矛盾便開始爆發。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