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書中所說的“朋黨”問題,是北宋時期尤其是宋仁宗在位期間一個揮之不去的陰影,在朝臣間一直爭論不休。皇帝害怕“朋黨”的心態從來都是相通的,因為他們堅信“朋黨”必然危害君權,擾亂朝政,渙散人心。而北宋統治者對於臣僚糾結“朋黨”的警戒訓示,恰恰促使了“朋黨”之議的勃興。作為政治利益群體,“朋黨”範疇的不確切,又往往使其難以查實而易於被利用;同時容易激發情緒衝動,調動群體間的敵對意識,導致酷烈的派系政爭。為此,歐陽修寫了一篇著名文章《朋黨論》,駁斥所謂“朋黨”之說。文章引古證今,史實俱在,是非分明,很有說服力。當然,此文也產生了非常大的負面作用,那就是使得宋仁宗對“朋黨”問題更加警惕和厭煩。
當時被指為“朋黨”的人,與其說是“同黨”,不如說是“同道”。范仲淹是“朋黨”中的頭面人物,歐陽修在《朋黨論》中替他講話,並沒有個人私情。范仲淹是胸懷“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人,這樣的為人之道正是歐陽修所讚賞的。因此,所謂“同黨”,不過是“同道”而已。然而,不僅范仲淹、富弼等人因“朋黨”問題而被迫離開朝廷,現在杜衍又被認定是范仲淹、富弼等人的後臺而受到貶斥。可見,所謂的“朋黨”問題,對政局的影響是多麼巨大,它不僅使許多賢人君子蒙受其害,而且成為導致“慶曆新政”最終失敗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