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寫到的“雞樹”和“鳳池”均指古代中書省。“雞樹”語出《三國志•魏志•劉放傳》裴松之注引《世語》:“放(劉放,時任中書監)、資(孫資,時任中書令)久典機任,獻(夏侯獻)、肇(曹肇)心內不平。殿中有雞棲樹,二人相謂:‘此亦久矣,其能復幾?’”“鳳池”是“鳳皇池”的簡稱,語出《晉書•荀勖傳》:“勖(荀勖長期擔任中書監,專典詔命,後來升任尚書令即宰相)久在中書,專管機事。及失之,甚罔罔悵恨。或有賀之者,勖曰:‘奪我鳳皇池,諸君賀我邪!’”
隋唐以前,中書省是機要之司即秘書機構,唐以後才成為宰相衙門。劉放、孫資、荀勖都是魏晉時代的著名秘書人物。王涯在起草衛次公的任相制書時,連用“雞樹”和“鳳池”兩個典故,顯然是要表揚他是秘書中的佼佼者。從唐德宗貞元八年(792年)四月,到唐憲宗元和三年(808年)正月,衛次公一直擔任翰林學士,時間長達十六年之久(丁居晦:《重修承旨學士壁記》),“徒老風煙”、“空淹歲月”指的就是這件事。
二
衛次公不僅是古代秘書中的佼佼者,而且對唐憲宗父親和他本人日後能夠當上皇帝均做出過重大貢獻。
貞元二十年(804年)正月,憲宗祖父德宗突然病逝,因事先沒有留下遺詔,宦官們匆忙召集翰林學士鄭絪和衛次公等人到金鑾殿,商量起草德宗遺詔。遺詔中最重要的內容自然是由誰繼承皇位的問題。當時皇太子李誦(憲宗父親)久居東宮,由他繼承皇位本是順理成章的事情,然而就在此前一年,李誦得了重病,口不能言,如今能否做得了皇帝,還是一個巨大的問號。就在鄭絪、衛次公將要起草遺詔的時候,宦官突然放話說:“宮裡商議,由誰繼承皇位現在尚未決定。”大家聽後,目瞪口呆,不知如何是好,只有衛次公反駁宦官說:“皇太子雖然有病,但他是嫡長子,能夠維繫內外之心。實在不得已,也要立廣陵王,否則國家定會禍難不斷。”廣陵王就是李誦的長子李淳,也即後來的唐憲宗。鄭絪等人馬上附和,宦官另立他人的圖謀因此落空。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