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他的前輩,另一位卓越的道教武術家王喆不同,張三丰既不關心對異族政權的反抗,對道教理論的改革也缺乏興趣。長期以來,張三丰雖然在武術界建立了無可挑戰的權威,但是一直避免引起元政府的猜忌,其反抗活動僅限於對小股元兵的騷擾,如果有的話。而其對於道教的興趣也主要在於內丹理論對武術的影響上。事實表明,作為武術大師,張三丰更關心的是自己的武術傳承。或許是預見到了門派政治即將形成的大趨勢,張三丰在六十歲的時候決心締造他自己的門派。經過長期準備,張三丰在十四世紀初開始招收少量的門徒,事實上,在他漫長的一生中,招收的門徒也不過只有七人而已。但這些門徒都具有驚人的武術天賦,二三十年後,他們將陸續成為武術界的頂樑柱。
武當派崛起的速度是驚人的。在十四世紀二十年代,已經成為和少林齊名的大派——這一併駕齊驅將延續剩下的六百年。但在事實上,在整個元代,武當尚不具有和少林相當的實力。武當派的名望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張三丰個人的聲名,這一形勢在明初發生了決定性的變化。我們將在第五章討論武當派在元末內戰中是如何一步步贏得對少林的優勢的。
在三十年代,六大派的格局已經初步形成。位於第一梯隊的是武當和少林,而峨嵋和崑崙緊隨其後,華山和崆峒屬於第三等級。中衰的丐幫仍然人多勢眾,但是已經無法主導武林大勢。而其他許多幫會、鏢局等江湖勢力實際上也直接間接在各派的控制之下,例如,鄱陽幫的幫主就是崆峒派的門徒;而龍門鏢局的都大錦則效忠於少林派。這樣一來,在五絕體系崩潰後半個世紀,經過翻天覆地的重新洗牌,另一個與之迥異的武林秩序形成了。這個新體系雖然只維持了大約三十年,但是從中產生出來的少林-武當權力平衡體系卻主宰了剩下的整整六個世紀。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