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3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第三章 元代門派政治的形成(1279-1326)

正如在其他許多文化領域中一樣,蒙古人對中國的佔領也帶來了武術界水平的大幅下降,許多大有希望的中青年武術家在殘酷的戰爭中陣亡,導致了武術界的代際斷層,而隨著老一輩武術大師的逝去,許多威力強大的絕技也湮沒無聞。在半個多世紀的時間內,絕少再出現“五絕”層次的絕頂人物。這一悲慘境況不僅標誌著武術界的長期衰落,也推動了武林結構的深刻變革:個人的力量下降後,門派的重要性就日漸凸現出來。門派不僅僅是武術本身的標誌或武術傳承的形式,它本身就成為武術家聯合的最重要組織。在具體討論元代門派的形成之前,讓我們在此先對這一組織的一般發生學原理略加考察。

門派首先具有武術傳承的意義: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武術必須透過教學活動才能傳授給他人。學生從教師那裡學習到精湛的格鬥技術,作為自衛及謀生的手段,特別在動亂的時代,其帶來的利益遠遠大於對其他文化知識的學習,因此自然為許多人所趨之若鶩。但是從教師的角度來看,教授學生武術是一項危險的工作。天資聰穎的學生經過認真修習,武術不難凌駕於較平庸的老師之上,當與老師發生爭執,或者覬覦老師的秘籍、珍寶時,不難利用學到的武術擊敗甚至殺死自己的師尊。因此,不難理解為什麼弒師會被武術界視為最大的禁忌和罪惡。而教師也被預設擁有對學生的人身支配權,在儒家文化的支援下,教師被稱為“師父”(teacher-father),亦即具有與父親相等的地位——在中國,正如在西方中世紀一樣,父親擁有隨意處置自己子女的特權。但是在這種束縛關係下,天平又會向另一頭傾斜,學生在教師的至高權威下喪失了基本的人身自由和安全。例如黃藥師的弟子就可以隨意為他所殺死或致殘。這種黑格爾式的正反辯證運動最後導致作為“合題”的“門派”的出現:學生和教師都是門派的一部分,也都必須受門規家法的制約。學生不允許反叛老師,但是老師也不允許隨意殺戮欺凌學生。雙方都必須忠於更高的門派。而門派進行內部管理的執行人員就是掌門人,掌門人雖然擁有極高的權威,但是同樣受門規的制約。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