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馮學榮
《中國歷史的側面Ⅱ:近代史疑案的另類觀察》作者是馮學榮。中國近代史是複雜和精彩的,有時又是顛覆的,這裡的講述,與我們記憶裡的古板印象迥然不同,絕非一般歷史書上的忠奸兩列、黑白分明。作者挖掘出了諸多鮮為人知的歷史細節,讓那些我們曾經熟悉的故事再次擁有震撼人心的溫度與力量。本書不僅彰顯了歷史巨大的魅力和誘惑力,對於讀者更有激發思考、助力當今的實際意義。
最近更新 2020-04-14
作者 : 許地山
《道教史》作者是許地山。《道教史》是一部道教通史,以時間為經,以教派分化為緯,全面系統地介紹了道教產生、發展和流傳的歷史。全書所記時限始於道教產生前的秦漢社會狀況和思想淵源,止於當代道教在世界各地的傳播。所記內容涉及道教及各支派的經籍、教義、人物、教制、教職等等,同時兼及道教的節日、禮俗、聖地、遺蹟、建築、文學、藝術等等。在對道教作全面考察的同時,書中還對道教與中國古代政治、社會、經濟、文化、思想的關係,作了深刻的分析,對一些重要史事和學術問題也提出了不少新的見解。
最近更新 2020-04-14
作者 : 定宜莊
《八旗子弟的世界》作者是定宜莊。除了宗室王公之外,生活在老北京內城中的,更多的是普通旗人、平民百姓。本書走訪了印嘉佑、傅耕野、吳定寰等人,運用口述史料與文獻考證相結合的方式,將男性視角下老北京內城吃喝玩樂、花鳥魚蟲、飲酒唱戲、鬥雞走狗、比拳摜跤、走會拜祭等京味兒文化生動形象地展現在讀者面前。而在採訪物件的選擇方面,作者並不侷限於旗人,也包括少數漢人,這使得本書的內容更加精彩、充實。
最近更新 2020-04-14
作者 : 易中天
《易中天中華史:三國紀》作者是易中天。漢室傾頹,戰亂紛飛;群雄逐鹿,天下三分。所謂三國,其實是漢晉之間的一段歷史小插曲,由於《三國演義》的妙筆生花而家喻戶曉。可惜小說所講述的歷史,是既被整容更被變性的。還其本來面目,正是《三國紀》的任務。那麼,這段歷史的本性如何?它背後的深刻意義和支配力量是什麼?為什麼大一統的中華帝國史,會有三個漢民族政權的第三者插足曹操、孫權、劉備和諸葛亮身上,分別體現出怎樣的風采和精神?在本書中,並沒有什麼忠義與奸邪的鬥爭,只有儘可能接近真實的歷史。
最近更新 2020-04-14
作者 : 易中天
《易中天中華史:百家爭鳴》作者是易中天。如何治國?如何做人?孔子說:仁。孟子說:義。墨子說:公平正義。楊朱說:我一毛不拔。莊子說:我的人生與你無關。老子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荀子說:與其怨天尤人,不如奮發圖強。韓非子說:仁和人都是靠不住的,霸道才是真王道!人性善還是惡?王要仁慈還是法治?社會公平能夠實現嗎?儒、道、墨、法,先秦諸子三百年大辯論,請看中華民族群星璀璨的時代!
最近更新 2020-04-14
作者 : 龍鎮
《其實我們一直活在春秋戰國2》作者是龍鎮。在春秋中期的這七十多年間,列國之間的政治鬥爭越來越激烈:東晉南楚歷經變法圖強迅速崛起,形成抵角之勢。但在他們的周圍,是搖擺不定的鄭、作壁上觀的魯、虎視眈眈的齊秦以及隨時準備見風使舵的各個小國。晉楚兩國時而爭鬥,時而會盟,需要小心翼翼才能維持來之不易的霸主地位。另一方面,諸侯國內部的矛盾也逐漸尖銳起來。晉文公重耳去世之後為子孫留下的最強智囊團不僅使晉國的霸業延續了一百多年,也為後來晉國的分裂埋下了一顆定時炸彈。諸侯的權威不斷受到新興貴族們的挑戰,楚有若敖氏反叛,晉有三郤亂政一幕幕好戲高潮迭起,看超級大國們如何解決問題,一步步化解內憂外患,腹背受敵的困境!
最近更新 2020-04-14
作者 : 龍鎮
《其實我們一直活在春秋戰國4》作者是龍鎮。春秋末年,晉楚長達百年的爭霸戰,終於落下帷幕。晉國逐漸沒落,並出現了分裂的前兆;而曾經不可一世的楚國,面對先後崛起的吳越,也顯示出了無力迴天的疲態。另一方面,《其實我們一直活在春秋戰國4》還會告訴你:孔子帶著弟子周遊列國,將儒家的教義學說傳播開來;孫武寫下《孫子兵法》,成為冷兵器時代最高的戰爭寶典:聖人先賢們的言行思想為後世留下了比帝王將相封疆拓土更為寶貴的精神遺產。至此,春秋的車輪滾滾而過,一個更為繁榮也更為紛亂的戰國時代即將登上歷史舞臺
最近更新 2020-04-14
作者 : 龍鎮
《其實我們一直活在春秋戰國5》作者是龍鎮。如今2000多年過去了,中國人的思維方式一直沒有走出過那個時代聖人先賢們的思想邊界,我們今天的生活習慣也與春秋戰國絲絲相扣:見面點頭打招呼,是周禮作揖的簡化;端午節吃的粽子,戰國的時候就已經包好;指導今日中國農耕安排的農曆節氣,同樣始於春秋戰國;甚至我們的姓氏,趙錢孫李周吳鄭王也來自於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
最近更新 2020-04-14
作者 : 伊恩·莫里斯
《文明的度量:社會發展如何決定國家命運》作者是伊恩·莫里斯。《文明的度量》是《西方將主宰多久》的續篇。就其書中提到的社會發展指數,作者進行了更進一步的說明,並使用突破性的社會發展研究資料進一步對比了不同時代、不同地點的社會發展狀況。這次,作者對東西方發展狀況的研究跨度1.5萬年。深入總結西方什麼時候主導了世界、為什麼主導世界,以及我們應該如何思考21世紀。
最近更新 2020-04-14
作者 : 《看歷史》雜誌 主編
《中國歷史的側面Ⅲ:歷史的縫隙與灰燼》作者是《看歷史》雜誌 主編。《中國歷史的側面Ⅲ:歷史的縫隙與灰燼》以中國古代歷史名人與事件的解讀為主,所選人物和事件多為歷史熱點與大眾關注的興趣點。全書分為五個小版塊,分別為人物觀察、疑案迷蹤、戒石鑑鏡、舊聞新說、重回現場;作者在挖掘新史料的基礎上往往會發表一些新觀點,以此讓讀者有新感受、新啟發。可以說這本書集歷史的趣味性、故事性和知識性於一體。
最近更新 2020-04-14
作者 : 秦德龍
《中國微經典:沒表情》作者是秦德龍。現代人通常表現得語焉不詳、性格模糊,甚至面容不清沒表情。秦德龍每天讀報紙,看世界,並提煉出一些典型案例,一一指給我們看。他將每一條訃告整理成文辭精美的散文。他歌頌死者,超度死亡,心裡沒有一絲倦怠和雜念。《第100個》他很不愛聽這些話。很自然地,就用不滿的眼神剜了對方一眼。悲劇就在瞬間發生了。《眼神》隊長注意到,正在出力的這幾個憨子,比打牌的那幾個憨子還要憨,口鼻歪斜,走路不穩,動作搖晃。顯然,他們是更加嚴重的智障者。《智障者》這個人該哭不哭,該笑不笑,一天到晚,總繃著張木頭臉。《沒表情》其實,人類的大腦皮層下面,潛伏著許多活躍的因素,但人們必須戴著面具生活,含而不露,引而不發,沒有表情。
最近更新 2020-04-14
作者 : 李漢秋
《傳統節日的奧妙:我們怎樣過節》作者是李漢秋。《傳統節日的奧妙:我們怎樣過節》是一部專門為大眾讀者編寫的介紹中國傳統節日的讀本,按照冬、春、夏、秋四個季節的時間順序編排,依次講述了春節、元宵節、清明節、中華母親節、端午節、七夕節、中秋節、中華教師節和重陽節九個節日的禮俗,回顧了中國傳統節日的產生原因與衍變歷程,並結合俗諺、民謠等材料將傳統節日的現狀呈現出來,展示了全國各地人民在新時代對傳統節日的慶祝方式。尤其注重近代以來傳統節日在人們心中的映照,深入挖掘了各節日的文化內涵及豐富的理想因素,最後迴歸對生命本身的體悟,啟迪心智。
最近更新 2020-04-14
作者 : 龍鎮
《其實我們一直活在春秋戰國3》作者是龍鎮。從公元前573年前541年,整個中原大地的割據鬥爭由明轉暗,進入僵持階段。從晉悼公到晉平公,晉國的霸業逐漸日薄西山,但仍牢牢控制著中原霸權。與此同時,老冤家楚國也不甘示弱,四處出擊擾亂晉國的戰略佈局。而在晉楚爭霸賽的外圍,秦國作壁上觀,韜光養晦;鄭國首鼠兩端,隨風擺柳;魯國強作鎮定,委曲求全;齊國暗潮湧動,躍躍欲試;宋國穿針引線,意圖止息停戰;另有蠻荒之地的吳國異軍突起,暗暗覬覦中原大地比起國際間暗潮洶湧的混戰,各國內部也同樣鬥得頭破血流:公室的權威進一步受到卿大夫們的挑戰,原有的階級蕩然無存;晉國眾卿爾虞我詐,齊國崔杼、慶封為亂,魯國三桓互相擠壓,衛國君臣反目成仇
最近更新 2020-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