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71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日期:2013-09-04 10:34:40

從個例到群體

1. 數字醫學

寫這個文章是受了某位滿嘴噴糞的“科普人”的啟發,他用“統計學不是自然科學”作為反駁我的主要理由,看到這話後連反駁的興趣都沒有了。大眾科普不一定非要是專業人員,那種一開口便是我是專業的誰誰誰不懂之類的老佛爺德性很不招人待見,非專業人員或者沒有受過醫學訓練的人士在大眾科普上是可以勝任的,但是有一些基本的常識不能沒有,否則就是無知者無畏。

現代醫學無論是預防、臨床還是藥物,不僅都離不開統計,而且醫學實驗從開始到結束一直需要統計,設計是為了統計,收集資料為的是統計,結論來自統計,醫學論文看的就是統計。看不懂論文不是因為英文不好,而是因為對數字沒有正確的概念和理解。一旦對數字有了正確的概念和理解,就會漸漸地具備正確的思路。

無論中外,數學都是一門從小學到大學一直不間斷的課程。當今數學家是冷門職業,日常所用靠小學數學足夠了,學這麼多數學不是為了高考,而是為了培養對數字的概念,這一點正是中國式教育包括中國的醫學教育所忽視的,導致很多國人不清楚數學對於現代科學的重要性。

現代醫學的一個基礎是群體概念。說得通俗一點,傳統醫學治病講究個例,某年某月某人治好了某人,那麼用同樣的方法治療了同樣的其他病人的情況如何?是治好的多還是沒治好的多?這麼一問,傳統醫學就揚長避短了。正如我的一位好賭的朋友,總說某日在賭場贏了幾千幾萬的,我問他你一共去了多少次?除了這兩次還贏了幾次?他便顧左右而言它了。中醫在這方面就非常出色,來一個辯證論治,每個人的藥方不同,乾脆沒有群體的概念。這個個體論登峰造極毀於現代中成藥,於是中醫就成了一個什麼都可以扔進去的垃圾站。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