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日期:2014-06-18 21:19:49
會師長江!
鄭成功在漳州失利返回廈門時,張名振向他提出了一個相當具有誘惑力的動議:趁清軍在南京佈防空虛,率水師北上直入長江,“搗其心腹”。
提方案容易,誰來實施?
張名振認為,以“浙系”水師的實力,幹這一票沒問題!
“浙系”經舟山慘敗,一路南下有不少對前途失去信心的人離開,到了廈門又被鄭成功攪和一陣,但主力部隊損失不大,精華尚存。
張名振需要的,不過是鄭成功借些戰船,給些糧食,補充些彈藥,僅此而已。鄭成功兵敗漳州,正愁找不到機會報仇。張名振的動議,鄭成功認為比較靠譜,欣然應允,給予鼎力支援。
永曆七年(1653年)八月,張名振、張煌言率戰船五百餘艘、兵士近萬人從廈門出發,前往位於長江入海口的崇明島。清軍在崇明的守軍還是比較強悍的,考慮到“浙系”陸戰能力有限,張名振對崇明採取“圍而不打”的策略,將部隊分散到崇明附近的沙洲“築圩耕種”,發展農業生產,為下一步沿長江進軍建立一個比較穩固的前沿基地。
張名振北上長江口,無意中與一個更加具有誘惑力的宏偉計劃不謀而合。
這個宏偉計劃的最初動議者,便是前明舊臣、弘光元老、東林黨巨頭錢謙益。怎麼可能?弘光朝廷覆滅後,錢謙益不是投降清軍了嗎?——誰說投降之後不能反水?人家老錢是在“曲線救國”!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