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海外南經》,穿胸在毆畝媯國在貴州一帶,所以,仲熊、張宏、斟尋、穿胸其實就在今天的雲貴以東,即湖南、江西、兩廣一帶,而且夏代的斟尋很可能在湖南與兩廣之間!
這可真是大跌眼鏡!
真的是這樣的嗎?
為什麼《穆天子傳》說周穆王:“東遊於黃澤,宿於曲洛。……丙辰,天子南遊於黃□室之丘,以觀夏後啟之所居。乃□於啟室,天子筮獵華澤,其卦遇訟 ……乃宿於黃竹。天子夢羿射於塗山,祭公佔之,疏□之□。乃宿於曲山。壬申,天子西升於曲山。□,天子西征,升九阿, 南宿于丹黃。齋。戊寅,天子西升於陽□,過於靈□井公博。乃駕鹿以遊于山上,為之石主而□實幹。乃次於洹水之陽。吉日丁亥,天子入於南鄭”
從《穆天子傳》的這段記載來看,夏後啟卻是居於南鄭附近啊?這怎麼解釋。南鄭在哪,一可能是現在陝西南鄭,二是可能是四川南充,三可能是四川闐中。其實《穆天子傳》中的“夏後啟之所居”是夏後啟復國前的“所居”,不是復國後的國都所在。復國後夏之都城就在斟尋,即黔東南--湘西--江西一帶。
這才是真正的夏朝國都所在!歷史學界和考古界整個找錯了方向。
俱盧之野大戰是夏後啟復國的轉折點,這段歷史發生在公元前2100年左右。俱盧之野,在《山海經》中就是“狙(qū)如”之野。其地就在《中次十一經》倚帝山一帶。《中次十一經》載:“倚帝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金。有獸焉,狀如鼣(féi)鼠,白耳白喙,名曰狙(qū)如,見則其國有大兵。”倚帝,就是益帝(即益)的音譯;這裡的“白耳”,粵語就是伯益,實為伯益的圖畫表音;狙(qū)如也是俱盧的音譯,“見則其國有大兵”,表明了這裡曾經是大戰的地方。這裡就是夏後啟復國的主戰場。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