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5-11-08 18:26:05
前299年發生的另外一件事情也加深了趙國的危機感。這一年,前任中山王把王位讓給兒子,自己跑到齊國去求援,他的兒子,也就是歷史上的最後一任中山王尚,負責留在中山繼續抵抗趙軍。連國王都親自出馬,可見這一次中山國求援的決心之大。中山國看到,它的形勢已經很窘迫,距離亡國已經不遠,而齊國現在完全騰出手來,並且坐擁強大的勢力,能夠輕鬆的擊敗趙國,還有,前299年也是孟嘗君去秦國的一年,中山國以前肯定向齊國多次求援過,但是這些求援都沒有產生效果,我們可以推測,其幕後原因是遭到了孟嘗君的阻擾,而孟嘗君這時候不在齊國。各種情況加在一起,中山國感覺終於等到了求援的最好時機,可能也是最後的時機,所以它抱著不成功則成仁的決心,為了獲得援助做出最大的努力。中山王去見齊王,當面告趙國的狀,這件事無疑給趙國敲起了一記響亮的警鐘。
等到戰爭降臨之後才開始想辦法就晚了,有了這個認識,趙國急忙行動起來,它派出許多使者到其他國家,試圖蒐羅一個聯盟來對抗四國聯盟,結果它失望的發現,表示願意加入聯盟的國家只有一個宋國。原本趙國對燕國寄予厚望,燕國和齊國仇怨很深,而和趙國的關係很良好,按道理燕國應該會很踴躍的加入新聯盟才對,沒想到燕昭王卻拒絕了趙國的提議。燕昭王為什麼這麼做?他的觀點是,即使新聯盟中再多一個燕國,對上四國聯盟那也是雞蛋碰石頭,沒戲,趙國和宋國膽子太大,敢於公開和齊國進行對抗,這種玩法燕國不能奉陪。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