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635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有的階段流行獻食。”雲希明接過話頭,“民以食為天,最初的祭祀以獻食為主要手段。《禮記·禮運》稱:夫禮之初,始諸飲食。其燔黍捭豚,汙尊而抱飲,蕢桴而土鼓,猶可以致其敬於鬼神。意思是說,祭禮起源於向神靈奉獻食物,只要燔燒黍稷並用豬肉供神享食,鑿地為穴當作水壺而用手捧水獻神,敲擊土鼓作樂,就能夠把人們的祈願與敬意傳達給鬼神。研究文字的起源也會發現,表示祭祀的字多與飲食有關。在諸多食物中,又以肉食為最。在原始採集和狩獵時代,肉食是人們拼著性命獵來的。當原始農業和畜牧業發展起來時,肉食仍極為寶貴。孟子構想的理想生活,就以70歲能吃上肉為重要標準,弟子拜師的禮物也不過是兩束肉乾,可見肉食的難得。正因為如此,肉食成為獻給神靈的主要祭品。古代用於祭祀的肉食動物叫犧牲,指馬、牛、羊、雞、犬、豕等牲畜,後世稱六畜。六畜中最常用的是牛羊豕三牲。魚兔野味也用於祭祀,但不屬犧牲之列。祭祀也有用人的,但人本身不

叫犧牲,古書只說用人,不說人牲。作為祭品的食物除犧牲外,還有糧食五穀,稱粢盛。鮮嫩的果品蔬菜在民間祭祀中也是常用的祭品,《詩經》中屢屢提及;佛教傳入中國後,齋祭中果品更豐。另外,酒也是祭祀神靈的常用祭品。”雲希明一邊給自己包上一塊乾淨的紗布一邊說。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