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年,即公元前230年,秦王贏政急不可耐,令內史騰領兵10餘萬向韓國發動最後攻勢。
內史騰帶領大軍強渡黃河,黃河南岸韓軍猝不及防,很快就全線奔潰。此時的韓國由於屢屢戰敗、割地,國內正規軍僅剩數萬,無法抵禦秦軍的突然進攻,結果,內史騰得以直搗新鄭。
韓都新鄭的守軍士氣低落,而且指揮官內部矛盾重重,不能同心禦敵,很快,新鄭被秦軍攻陷,韓王安被秦軍俘虜,韓國抵抗派雖然仍退至各地負隅頑抗,但由於群龍無首,很快被乘勝追擊的秦軍逐個擊破。最終,韓國全境淪陷,韓國滅亡,被秦置為潁川郡。
滅亡韓國,是秦人最後十年衝刺的第一步,秦人完全控制了“天下之樞紐”,中間各國連成一條線的局面被打破,為秦日後兼併戰爭的勝利打下了堅實基礎。在當時情況下,如果不是內史騰主動獻出南陽地,那秦人想速戰速決擊滅韓國,還是有點難度的。只要時間一延長,地處七國中心的韓國將會得到其他國家的援助,這點可以說是肯定的,如此一來,戰爭的結局如何可能就會存在變數。但是這一切都只能是假設,失去南陽的韓國,並沒有足夠的空間換取堅持到外援援助的時間。
日期:2016-02-05 21:22:59
秦滅趙之戰:
本來,韓國並不是秦王贏政統一天下的首選目標,他的目標最開始是慘敗於長平又阻秦於邯鄲,有著彪悍的民風卻正前所未有地虛弱的趙國。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