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6-11-18 09:29:33
太平興國四年(979年),遼人大舉南侵,宋軍將領劉延翰、崔翰、趙延進、李繼隆等奉命率軍迎敵。宋太宗預先“以陣圖授諸將,俾分為八陣”。當宋軍挺進至滿城時,遭遇遼軍騎兵。崔翰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準備“按圖佈陣”。結果導致“士眾疑懼,略無鬥志”。面對機動性高的契丹騎兵,如果仍固守僵滯的陣形對敵,非常容易為遼鐵騎乘隙突破,導致全線崩潰。關鍵時刻,趙延進和李繼隆願意承擔全責,宋軍及時調整陣形,把分散的“八陣”整合成“二陣”,使之前後呼應。隨機應變的調整後,宋軍“士眾皆喜,三戰,大破之”。遼軍一敗塗地,“悉走西山,投坑谷中,死者不可勝計”。
遼方在記載這次戰役時,說是宋軍使用了詐降計,主帥韓匡嗣信以為真,宋軍乘機出奇兵攻擊以致遼軍大敗。如果遼方記載屬實,那麼宋前線將領具有一定主動性,不但沒有嚴格執行宋太宗呆板的“中御”之策,還主動以詐降邀擊敵人。
端拱元年(988年)十一月,遼軍南侵,進至唐河(今河北唐縣境內),諸將準備遵照宋太宗事前頒發的“堅壁清野勿與戰”的詔令行事,定州監軍、判四方館事袁繼忠分析了嚴峻形勢,指出:“契丹在近,今城中屯重兵而不能翦滅,令長驅深入,侵略它郡,謀自安之計可也,豈折衝禦侮之用乎?”他認為消極畏戰不可取,力主抵制“中御”之策了,出戰迎敵並鼓舞士氣道:“我將身先士卒,死於敵矣。”中黃門林延壽等幾人“猶持詔書止之”,這時定州都部署李繼隆也堅決支援袁繼忠,二人一起出兵迎敵,齊心協力殺敵,結果“契丹騎大潰,追擊逾曹河,斬首萬五千級,獲馬萬匹。”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