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6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唐太宗李世民繼位後,勵精圖治。對外攻滅東突厥、薛延陀,降服西域,設立安西四鎮,為北方各族共尊為“天可汗”。對內,勸課農桑、休養生息,使得國泰民安,開創了“貞觀之治”。一番作為,為此後唐朝的百年盛世,奠定了堅實基礎。然而,即便締造瞭如此豐功偉績,唐太宗心中仍就唸念不忘著,尚為高句麗竊據的遼東地區。待掃平其它方向的威脅後,唐太宗決意再徵遼東。貞觀十八年(公元644年)七月,唐太宗特命幽州、營州二都督發州兵,以及契丹、奚、靺鞨部眾出擊遼東,以為試探。又經充分準備,唐太宗正式以高句麗佔據的“遼東”為“舊中國之有”,今“九瀛大定,唯此一隅”為由,下詔征討高句麗。

此次出征,唐太宗以“天可汗”之尊,號令新羅、百濟、奚、契丹,分道進擊高句麗,又命蘭、河二州的歸降胡人,隨軍出征。在唐朝徵調的眾多少數民族僕從武裝中,筆者認為,奉唐太宗之命,出擊遼東的靺鞨兵馬,數量不會很多。起碼,沒有唐軍中的突厥、契丹、奚族兵馬多。而且,在唐朝的少數民族僕從武裝中,靺鞨兵馬也算不得主力。但對高句麗而言,情況卻不是這樣。精於射騎的靺鞨士卒,可是高句麗軍事力量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

貞觀十九年(公元645年),唐太宗李世民親統十萬唐軍精銳,分從水陸,兩向殺來。高句麗即驅使治下的泊咄、安車骨、白山等部靺鞨,前來馳援,抵抗唐軍。其中,最為積極的當屬白山靺鞨。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也是有其深層原因得。相比於其他靺鞨諸部,白山靺鞨居於長白山地區,在地理上,距離高句麗最近。地理的靠近,即加深了高句麗同白山靺鞨的交往,同時,也密切了雙方的政治聯絡。史載,白山靺鞨“素附於高麗”。六月,高句麗北部傉薩(相當於唐朝的都督)高延壽和南部傉薩高惠真,統率十五萬(一說二十五萬)高句麗、靺鞨聯軍,馳援正被唐軍圍困的安市。而高句麗、靺鞨聯軍當面的唐軍,卻只有六萬眾。但在唐太宗君臣的傑出指揮下,唐軍表現極為神勇,硬把佔據兵力優勢的高句麗、靺鞨聯軍,殺得死傷過半。僅二十二日的交戰,高句麗軍就被斬首兩萬餘級,另有四萬餘部被唐軍圍困。二十三日,見突圍無望,高句麗援軍主將高延壽、高惠真,率士卒三萬六千八百人投降。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