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62節 革命成功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六年以後,一九○八年,光緒皇帝在位第三十四年的十一月十五日(舊曆十月二十二日),七十三歲的西太后終於死去,但在她死前一天,三十八歲的光緒皇帝卻神秘的先死了,是毒殺?是巧合?只有埋在豪華墳墓的西太后自己知道。這座豪華墳墓叫“東陵”,距離北京九十英里,是花了八百萬兩蓋成的,治喪費用又花了一百五十萬兩,總數接近了一千萬兩。在她統治的四十七年歲月裡,中國人民為她花了無數的錢,最後的一千萬兩喪葬之資,可說是大家最願意花的。當她的金棺材被抬出北京城門的時候,一百二十名槓夫都擠不出去了,減到八十四個人,才得脫棺而出。從此,北京城消逝了她的餘暉,夕陽沒落了,大清帝國也榨乾了。三年以後,革命成功了。中華民國建立了。

※※※

西太后的死去,卻使某一些人“復活”了。光緒皇帝的另一位妃子——瑾妃,是珍妃的親姐姐,為她慘死的妹妹立了一個牌位,掛上“貞筠勁草”的匾額,以為追念與哀思。那恐怖的井,早被人叫做“珍妃井”,在井邊上用鐵條貫穿石柱,封起來了,上面還蓋了厚厚的木塊,一眼望去,倍覺陰森與淒涼。

另一個“復活”的人是張蔭桓。在他被捕以後,由於他實際負責外交多年,出使過美國、西班牙、秘魯,也在英國維多利亞女王六十慶典上做過特使,最後由英國公使、日本公使出面表達了嚴重關切。西太后顧忌了,乃用光緒皇帝名義發出上諭,說張蔭桓“聲名甚劣,惟尚非康有為之黨”,但以此人“居心巧詐、行蹤詭秘、趨炎附勢、反覆無常,著發往新疆,交該巡撫嚴加管束”。於是,張蔭桓戲劇性的死裡逃生,以犯官身分,由刑部移交兵部,遣戍塞外。他頗有玩世的氣派,路上還輕鬆得很,向人說:“這老太太和我開玩笑,還教我出關外走一回。”可是,好景不常、壞景失常,兩年以後,義和團扶清滅洋開始了,西太后不買外國人的賬了,一個電報打到新疆,下令把張蔭桓“就地正法”。封疆大吏通知了他,他神色鎮定,臨刑前。還畫了兩頁扇面給他侄兒,畫好了,振了振衣袖,走到刑場,最後對劊子手一笑,說:“爽快些!”就從容死了。一年以後,清朝政府跟八國和議,外國人認為張蔭桓死得冤枉,西太后又顧忌了,再用光緒皇帝名義,把張蔭桓“著加恩開復原官,以昭睦誼”——為了敦睦邦交而使張蔭桓死後又做上原官,“老太太”的臉面也丟盡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