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麼樣的人,就有什麼樣的國。
實際上,任何一個國家的模式和樣式、制度和尺度,都是由這個國家的文化、歷史和國民來決定的。強大的國民喜歡弱小的政府,自由的國民欣賞鬆散的制度,愚昧的國民盼望英明的領導,軟弱的國民依靠強權的統治。因此恩格斯說,如果某個國家的政府是惡劣的,而且儘管惡劣卻仍將存在,那就可以用該國國民相應的惡劣來解釋。[15]
但,這裡面有問題。
眾所周知,人類最早的國家,大多是君主制,少數是共和制,極個別是民主制。西學東漸前的中國人,更一直認為君主制天經地義,別無選擇,反對派一個都沒有。如此說來,難道世界上大多數人都是不要自由,想做奴隸的?
當然不會。
這就必有原因,必有道理。
什麼原因?什麼道理?
天下必須有序,群龍不能無首。
沒錯,中國原本就地域遼闊,人口眾多,如果再攤上洪水氾濫、外敵入侵,就更需要堅強有力的領導核心,需要號召力和凝聚力,至少得有萬眾一心的象徵。這個功能,在那時不可能由別人來承擔。為此,人民只能做出犧牲和讓步,對高舉旗幟的君主俯首稱臣。
這,大約是法家以外思想家們的想法。[16]
因此,除法家外,其他各家對君主制度和君主權力,都是“有條件的維護,有保留的贊同”。比如儒墨道三家都認為,君主可以有,但得是聖人,至少要合格。孟子甚至認為,君主如果不合格,就應該下臺。又比如,三家都認為,君臣之間不能是奴役與被奴役的關係。孔子就說君對臣要彬彬有禮,孟子更認為君若“目中無人”,臣可“視如寇仇”。如果那君主太不像話,人民還可以發動革命殺了他。這能說是“想做奴隸,不要自由”嗎?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