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初的冬夜,中共中央統戰部副部長南漢宸,正匆匆走在去延安楊家嶺的路上。一個小時以前,他剛接到毛澤東的緊急通知,便火速趕來。遙望前面楊家嶺窯洞的燈光,在寒夜中感覺分外溫暖。
大家簡單寒暄後,毛澤東直截了當地說明了邊區的困難情況。從1940年開始,日本加強了對國民黨的誘降活動,國民黨政府與八路軍、新四軍之間的摩擦不斷。1941年1月,終於發生了震驚全國的“皖南事變”。
之後,蔣介石政府斷絕了對邊區的財政撥款和援助。同時,對邊區採取“封鎖”和“圍困”政策,禁止貨物出入邊區,號稱“一斤棉花、一尺布也不許進邊區”。而邊區從1940年起不斷髮生嚴重災荒,造成30年不遇的農業衰退。邊區財政極度困難,可以說軍政人員沒飯吃,沒衣穿,沒被蓋,沒紙用,到了一貧如洗的地步。
毛澤東對南漢宸說,形勢非常嚴峻,蔣委員長不給我們開飯,我們揭不開鍋了。可是我們又不能跳崖,不能解散,只能自己動手。
面對邊區的經濟困境,毛澤東怎麼會想到了南漢宸呢?
因為南漢宸有豐富的革命經歷和廣泛的人脈。特別是20世紀30年代初,他擔任陝西省政府秘書長時,協助省主席楊虎城拯救陝西大旱後的經濟危機,把陝西各方面整理得井井有條,財政收入養活了政府人員和5萬西北軍。中央決定讓他擔任陝甘寧邊區的財政廳長,做“能為無米之炊的巧媳婦”,解決邊區四五萬軍政人員的穿衣吃飯問題。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