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一八九五年,光緒二十一年,日本發動對中國不宣而戰的甲午之戰,中方失利。皇帝召見曾參與黃海之戰的德國軍事顧問漢納根,諮詢甲午之戰失利之原因。漢納根向皇帝坦陳自己的觀點,他認為,大清失利,乃缺乏一支訓練有素、裝備精良、軍紀嚴明、能征善戰的新軍。該新軍應以“洋人西械加練”“新軍應在十萬”。光緒重視漢納根的建議,他本人亦早就注意到原有八旗子弟,以及李鴻章、張之洞的湘、淮兩軍①均已不再能戰,即決定採用漢納根之諫,並鼓勵朝內各路諸侯為演練新軍獻計獻策。
有河南項城人袁世凱②者,甲午時曾隨駐朝鮮大使吳長慶在朝鮮任通商事宜專員,現在北京督辦軍務處差委。此人在朝鮮任職時,曾對海戰雙方有所觀察,並憑著過人的聰慧暗自悟出些用兵的道理,便上書光緒皇帝,奏本上除明確提出時下操練新軍之必要,還以超前的意識,務實之精神,提出更加具體的招募新兵之標準,以及演練之法,即著名的“練兵十三條”。光緒非常賞識袁世凱的“練兵十三條”,著即命朝中研究實施。原來自康熙、乾隆時,皇帝們已經明察八旗子弟進關後不能再戰之弊端,根本是兵員的腐敗、惰慢所致,故光緒尤其注意袁世凱在十三條中所提出的兵員素質一項。這十三條中第五條關於兵員素質規定:兵員出身、三代及住址必須清楚。身高應在四尺八寸以上,每時行走在二十里以外,力大限平舉一百斤以外者為合格兵員。素吸食洋菸者不收;素不安分犯有事案者不收;五官不全、手足軟弱者不收。預備升任軍官者還應粗通文字。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