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埃及到以色列確實不容易,難怪幾千年來永遠是個說不完、道不盡的關隘。我們一行在兩國邊關為辦手續整整折騰了六個小時,倒也沒有任何怨言,因為“出埃及”如果輕而易舉,反而會覺得失重。
從荒摸一片的西奈半島進人以色列,以色列故意用一個國際聞名的旅遊勝地擺在門口,實在是對比強烈。埃拉特(Eilat)不僅美麗,而且現代,讓人不敢相信剛剛從“海已枯而石未爛”的地方走出。
以色列現在的國士像一把錐子,埃拉特正好在錐子的頂端,因此經昨天晚上一覺酣睡,今天一早就匆忙北上,目標是將近三百公里外的耶路撒冷。但上路不久就停下了,因為我們發現了一個叫做“所羅門石柱”的所在。所羅門(navidSolomon)這個名字對我很有吸引力,他是猶太民族歷史上堪稱劃時代英雄大衛的小)L子。所羅門繼承大衛統治希伯來王國,開創了猶太民族百世回味的黃金時代,他的“石杜”是怎麼回事?
走近一看,原來是所羅門時代的一個銅礦,銅礦正面山崖上有幾個天然巖柱。全因刃階時代太令人神往,後人便取了這個名。
我爬上巖柱邊的陡坡俯瞰,心想:猶太人也真是不容易。所羅門王朝輝煌於公元前十世紀,離現在差不多有三千年了;如果再往前追索,希伯來人在亞伯拉罕(Abraham)的帶領下從美索不達米巫吐王居阿拉伯沙漠,創造早期猶太文明,已經是三千夕又百年前的事了。連我們前幾天提起過的摩西帶領部屬出埃及,也已有三千三百年。這也就是說,猶太人在公元十世紀之前,花了一干年左右的時間,已經把自已的故事演繹得非常悲壯。這故事裡有感人的精神、決絕的舉動和奢華的建設,絕不比世界上其他早期文明遜色。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