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隊到達旅館門口,只見熙熙攘攘間筆挺地站著一箇中國人,手裡拿著一本書,很像間諜接頭的樣子。不幸我很快發現,他手裡的接頭訊號竟然是我的《山居筆記》。他叫徐伏鋼,在新加坡的一家公司工作,從《聯合早報》上逐日讀到我的日記,知道了我們的行程,就從新加坡飛到了開羅,專來看望我。這使我很感動,便拉他在旅館大堂的沙發裡坐下。化歲寸我只有一個要求,在他悉心準備好的埃及古代草壓紙上寫一段有關漂泊異鄉的話,我立即遵命。他說,他的這種萬里攔截、古紙索句,都是一種最好的紀念,與大家關注的“千禧之旅”擦了邊。從這件事我要又次感念現代傳媒。古代旅行者真正的痛苦,是無以言狀的寂寞,而我們這次,雖然每天都遇到大量麻煩事,但透過銥星和海事衛星,然後再透過電視和報紙,使全球華語圈的無數讀者和觀眾始終與我們同在。我每天寫日記,寫完就去找我們一行中專門負責傳送技術的周兵。瘦瘦的周兵總是住在不同旅館的朝東房子裡,滿地都是器材、電纜,幾乎通宵不睡,把拍攝的影象傳回香港,”頁便也傳送我的文章。第二天出發時,他就搖搖晃晃地在車上睡覺。這些日子下來,他更瘦了。現在才知,我的日記一直同時在臺灣《聯合報》、香港《大公報》、新加坡(聯合早報》、馬來西亞《星洲日報》、美國和加拿大的《世界日報》、《僑報》連載,在大陸,系統連載的是們匕京晚報》和《羊城晚報》,轉載的報刊更多,一時無法統計。這就是說,全世界發行量最大的華文報紙,有很大一部分都刊登了。它們都是從鳳凰衛視的網站上獲得文字的,一刊登就是三個多月,一百多篇,對哪家報紙都是大動作。它們並不清楚這次又良準的越野考察是不是能真的一步步走通,也不知道我會不會因病因累而中途退出,卻都闢出最注目的版面隆重刊登,我想只有一個原因,它們快速弛領悟這樣的考察活動對中華文化意味著什麼,對中國人意味著什麼。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