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蠻夫,任你道心強大,一拳可擊倒矣!”
名可秀的這個譬喻讓人失笑之餘,也覺得深有道理——當然,程學不這麼認為。
新學是最先跳出來支援的。
在格物致知上,新學與理學並沒有太多矛盾。
新學是經世致用的學派,與程學、溫學的認知取向本就不同,但他們同樣存在著格物理如何致知天理的困惑。名可秀完善的“格物致知”說,則讓他們耳目一清,久困於心的矛盾解決了。
因此,新學最先跳出來表態,當然,這與名可秀如今在儒林的地位也大有關係。
二程和司馬光對格物致知都有釋義,名可秀的釋義與之相去遠矣,程學和溫學自是發文反對。
但是,對於普通學子來說,名可秀的釋義卻是比程學的釋義更清晰明確,也更容易理解;與溫學對比,則兼顧了人性之私,而不是完全的“抵禦外物”,更能讓人接受,即使不是理學派的,也認為這種認知論更有益於學習。
名可秀的儒宗地位,也使她提出的各種學說多了一頂名為“權威”的帽子。對普通的讀書人來講,爭論學問那是學者們的事,他們還處在“學習、認知”的層次,誰的學問有權威,他們就信誰的,這使名可秀的“格物致知”說在普通學子中接受面很廣。
這對理學的發展,影響無疑很大。
自從學派重新定義後,理學沒有了“格物之理”這個“拖後腿”的,就好比輕裝上陣,如今又有儒宗的東風,其發展勢頭正是疾風蓬勃無可擋,欣欣向榮的前景又如“滿院東風,海棠鋪繡”,學派大盛指日可待。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