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分卷閱讀897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來,但子思的“中庸”只是儒家思想中的一種,如仁義、禮樂、孝慈、忠恕、聖知(聖智)等,而地位還在仁義、禮、孝慈之後,故一直未為儒家重視,直到北宋才開始注重,二程並做有《中庸解》,但是二程詮釋的“中庸”仍然是“獨立”的,沒有成為儒家的綱繩,而這個“綱”本應與仁這個“核”同等重要——沒有“綱”,以“仁”為核心的儒學就是散亂的,沒有一條綱線把它們串起來。

而名可秀做了這件事。

她以五句十八字作為中庸精神的綱,以中庸精神作為整個儒學的綱,不僅將儒家思想串連了起來,而且實現了范仲淹提倡卻未做到的事——將儒學化繁為簡。

“化繁為簡”是名可秀做到的第二件事,這件事的意義同樣重大。

它使儒學的微言大義變得淺顯易懂——這樣才能真正普及。

這是名可秀註解《論語》和《大學》就在做的事,而《中庸正義》更進一步,樹起了儒學的“綱”,有了這個“綱”就將整個儒學都變得簡單起來了,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儒學只有變得淺顯易懂,才不會成為“高閣學問”,傳到後世子孫就會半知半懂,或懵懵懂懂,至最後不懂就束之高閣了,更糟糕的一種結果是,因為沒有真正學明白而謬解或閹割儒學,那就成了誤國之學了,害人害世。

所以范仲淹不愧是有極遠大目光的儒宗,一早就提出化儒學為簡,而他沒做到的事,名可秀做到了,單論這個治學的功績,就已在范仲淹的“立言”之上。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