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但從商的經歷又讓他們接觸到“士”以外的階層,感觸到不同於“士”的思想,比起普通儒生,他們的眼界更開闊,思維更開放、也更活躍,更能接受新事物。衛希顏這些話落在他們耳裡,很直接、很尖銳,有些用詞還很新奇,但似乎都直指問題的核心,彷彿就是他們長久在思考的那些道理,併產生了共鳴,不由半眯著眼,細細回味忖量,彷彿一杯加料煎煮的釅茶,初嘗澀口,細細回味卻是韻味悠遠。
張致遠是文教司郎中,執掌大宋文教,他這廂仔細琢磨衛希顏的話,似乎是從倭國的私學教育說起,再聯想鳳凰書院的教學便是百科齊舉,以塑造學生品行、教導學生學問和思考為主,而不以考取科舉為目的,便道:“國師您的意思是,倭國私學教育有我朝可借鑑之處?”
衛希顏沒有答話,反而問他:“儒家之學是什麼?”
張致遠道:“儒家之學,是以弘道為己任,‘明明德於天下’。”
衛希顏又問:“何為儒家之道?”
張致遠道:“儒家之道,是弘天下文明,開萬世太平。”
衛希顏點了點頭,道:“所以儒家講修身、治國、平天下,修身是正其心,之後才能治國、平天下,這都是儒家‘弘道’的手段,或者說途徑,但不是儒家之道的目的。諸位,可是做此理解?”
眾人都點頭。富直柔捋須道:“所謂教育,即教書育人,既要教學問,更要育人品行。以‘格物’‘致知’‘誠意’,而‘正其心’,才能具‘仁’並‘文、行、忠、信’,成為君子。”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