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二百二十六章 進步青年萊德利?亞瑟爵士的任務罷了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go-->

《太陽報》(1792年創刊的《TheSun》,英國最早的“便士日報”之一,與現今大眾熟知的1964年創刊的《TheSun》沒有直接繼承關係,不過兩者報道風格相近)

1837年8月25日刊·社會評論專欄

《李斯特與他的伯爵夫人,敬那位玩火的鋼琴天才》

白金漢宮的燭光尚未熄滅,昨夜音樂會的回聲仍在宮牆間盤旋。那些聽過李斯特先生演奏的人,至今大概還在努力分辨,自己究竟是被音樂感動了,還是被那位年輕演奏家的飄逸長髮晃了眼。

據說他昨晚在白金漢宮音樂會上,將莫扎特的《唐璜》彈成了一場懺悔與誘惑的合奏。當鋼琴曲行進到唐璜被拖入地獄的章節時,全場竟然爆發出了一種奇異的歡呼。我們自然理解,鋼琴家的藝術是要“燃燒”的,只不過,燎原之火倘若從琴鍵燒到閨房,恐怕就有點不妙了。

巴黎的社交界早已熟悉弗朗茨·李斯特的鋼琴火焰。眾所周知,鋼琴家的身邊總是鶯鶯燕燕。而要想做到萬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這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確實是個不可能完成的考驗。從巴黎到羅馬,從羅馬到日內瓦,這位年輕的“鋼琴救世主”一路彈奏,一路拯救。但他拯救的,卻並不僅僅是靈魂,也包括了寂寞的貴婦人。

弗朗茨·李斯特先生,雖然他今年還不到三十歲,但卻已被稱為“歐洲女性最危險的樂器”。他的每一場演奏,都像一次火災。他的每一次巡演,都像一場遠征。巴黎的報紙上常說,他在演出前從不祈禱,只是對著鏡子整理頭髮,然後便可以讓那些已婚的、未婚的、剛剛立誓要獨身的女士們在琴聲中共同懺悔。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