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go-->
世界是物質的,至少絕大多數能被感受到的部分是物質的。
電磁相生、火焰蒸騰,即使看似沒有實體的事物,要麼依附於物質,要麼屬於物質的特殊存在形式。
甚至所謂的精神體和靈魂,興許也可以視作尚不可知的物質型別,被目前認知之外的自然法則統御,等待著未來某人在合適的時間將其納入統一體系中。
但“資訊”或“知識”就是個很模糊的概念了。
它依附於物質,是物質狀態與差異的表現。
理論而言,只要有物質差異的地方就有資訊,從紙上的墨跡、岩石的紋理,到基因中的鹼基序列,都在客觀上儲存了資訊。
然而作為物質的依附者,資訊本身沒有實體,既不能直接對物質世界產生影響,也不能獨立存續。某種角度上,它可以說是“不存在”的,或者說是“潛在未顯的存在”。
未被閱讀的書籍在物質層面已然存在資訊,當且僅當讀者的意識介入後,才被賦予了思想和價值。
既無法被劃分為物質,也不可被簡化為意識活動。以物質為根基,卻又以意識為歸宿,處於兩者交界處。
未曾存在、無處不在。
克拉夫特向來是個靈活的唯物主義者與可知論支持者,認為世界上只有尚未發現和未被理解的事物。
哪怕荒誕奇詭的深層,也沒能對他的世界觀造成根本性影響,反而擴充套件了認知範圍。
所以此時他受到的衝擊反而最大。一種活著的知識,顛覆了以往認知,讓人陷入徹底的混亂中。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