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go-->
轉眼間,尼國已建立三年有餘,從簡陋的部落一躍成為蒸蒸日上的王國,國民也從單一的尼安德特族群成為了“多種族國家”,農業、手工業、商業飛速發展,新的土地不斷被開墾,版圖持續擴大,外部環境也得力於不斷的軍事和外交勝利達到最優水平,最終由於物資商業的繁榮,竟在幾萬年前誕生了金屬貨幣!而伴隨著交易體系的發展,整個社會的執行邏輯也在悄然變化,其中最大的變數,來自於技術發展。
此前,馬彪、魯大堅、公輸涉等人發揮其天縱英才,從田間地頭的稻草人,到馳騁大洋的木質風帆,無數新發明、新創造問世,有的為尼國百姓生活增光添色,有的更是飛速改變了某一行業、乃至整個尼國的風貌,比如船帆的出現使海國的運輸船隊行動範圍大大擴充套件,航行時間急劇減少,目前除了尼國大陸、翡國半島和南洲(非洲)以外,最遠的探險船隊甚至抵達了翡國半島東面的新半島,同半島上的巴國,乃至巴國北面的遊牧民族夫方人也建立了聯絡,並於上個月帶回來了第一船巴國器物——都是很簡陋的玉雕,只是風格同尼國、翡國的雕刻迥異,船隻一靠岸貨物即被一搶而空。
在朝廷大司工一日千里的同時,民間亦湧現出大量“在野發明家”,他們不像尼國朝廷廣搜天下人才聚集至大司工手下形成的強大創新團隊,只能在生活中依靠自身敏銳的觀察力和豐富的想象力,對現有工具、做工方法等進行改良,居然成效也極其顯著!此前我為農墾部門涉及的銅製農具雖比木器、石器好用很多,但由於我前世一天也沒種過地,對農具樣式的記憶慘不忍睹,剛開始鍊銅時設計出來的鋤頭、刨子模具完全是天馬行空隨便畫的,根本不符合物體力學結構,天知道尼國的工匠們是怎麼用這些殘次品用了整整一兩年的!不過好在“民間科學家”們智商線上,對於國王發明的“老工具”的改造運動如火如荼,目前不少器具已經大變樣,有了更好的使用體驗,並逐漸形成圖紙——不僅僅是圖紙,當第一次得知有人改良了我發明的工具時,面對緊張兮兮的員柯明,我大手一揮,直接讓他把新工具的樣式和資料做成了石刻,並擺在了王宮門前,同時抄送各侯國。國王的“大器”和“不拘一格”迅速打消了國人“篡改國王發明”的罪惡感,而尼國的技術爆炸,得益於我和尼國朝廷的全力支援,也在如火如荼地進行。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