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當新羅使臣開始傾吐苦水時,賀燁的耳朵又再“耷拉”下來,這些年來,他意在潘逆,自是對新羅不乏關注,是以裴子建便屢屢往新羅行商,賀燁對新羅國情的掌握,實在要比韋太后更加豐足,收復百濟者原為新羅先君,三年前病逝,嫡長子繼位,但這位新羅王今年也還未及冠齡,資歷不足,並不能震懾那些曾隨新羅先君征戰百濟的勳貴,又因一連數載,新羅多地遭遇旱情,民生與國力都有折損,新羅王也的確舉步維艱,經受著莫大考驗。
在這樣的情況下,要求新羅兵援攻遼顯然不甚現實,再說依新羅之勢,即便新羅王答應兵援,對大周而言也不過杯水車薪,不能形成聯軍之勢,於戰局並無多大意義,但是倘若新羅王被北遼說服,與之聯手共同對付大周的話,新羅將士即能擴充潘逆所部,這當然會增加收復幽燕的難度,甚至加重晉朔之危。
只不過賀燁一看新羅使這態度,心知新羅王至少在眼下無意與大周敵對,那麼將來,或許仍有聯手機會,關鍵是大周軍隊先要挫敗潘遼聯軍,讓這些異邦小族看清時勢,明白大周雖遇戰亂,大國強勢仍然不容侵犯,才能放心趨附。
所以賀燁並不寄望新羅這時就能與大周結盟,仍舊優哉遊哉地飲賞酒舞。
可他卻再次聽見了津守長丹的冷笑。
“樸使君說這多為難之處,無非還是婉拒義助大周罷了,新羅自滅百濟,疆域國力皆有擴增,又怎會貧難至此?大周太后明鑑,我國雖然力微,卻願兵助大周平定內亂,只不過……因海航多風險,並不利於我國兵衛著陸,其實新羅倘若真有助益之誠,何妨許我日本軍士、輜重於新羅國境登陸,設兵府,如此也算與我國聯盟共助大周。”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