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我們會發覺,所有的因果報應都與眾生息息相關。因為對眾生造了惡業,才會有所謂的冤親債主。真正形成冤親債主的業力,造作者是誰呢?就是我們自己。正因為有眾生作為對境,我們才會造作罪業;現在要消除這些業力,也要依靠眾生的力量和因緣,要對眾生慈悲、無私地付出。我們是靠眾生來救度自己啊!
一般眾生是不怕造因的,只擔心受到什麼果報,所以拼命在為果報而造作善惡業。有時,也會因為累積福報,而在身體或心靈上得到一些短暫的快樂。然而,我們畢竟不是一個成就者,對於佛法的理解,特別是對空性的體悟是少之又少,大都只停留在文字上的認知。在沒能破除對“法有我”和“人有我”的執著時,一切都是以“自我”為主地在累積資糧。事實上我們一直是摻雜著貪嗔痴等煩惱執著在行善和造善業。以這樣的心識所累積的福報,稱為有漏的福報。
因執著產生出來的福報,也會因為執著而慢慢地消失。為了不讓它消失,發菩提心是很重要的。如果我們是為了利益所有的眾生來聽聞、思考、修行佛法,最後將功德全都回向給眾生,然後再對自己的所求發願,這樣的力量便很大。這就是為什麼佛陀對菩提心那麼看重、為什麼要常常強調菩提心的緣故。因為我們在造惡業時,如果沒有眾生為物件,是造不了惡業的。同樣,行善業,若沒有眾生為物件,也行不成善業。我們要常常將功德以菩提心迴向給所有眾生,如此一來,善業才會存在得久一點、累積得多一點,就是這個道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