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董卓瘋了一樣的不斷的催促著相府發出召書,將那些經過鄭泰選出的人召往京師,他甚至讓李儒進宮鼓動天子,讓天子配合相府一同發詔催促這些大儒名士。
不論關東士人此刻心中是多麼的厭惡董卓,但此刻這個涼州蠻子畢竟佔據了大忠大義,“君權神授”的天子此刻站在董卓的一邊,如此就間接的等同於董卓本人也是被神授的。
名士有一個特點,就是比較愛惜羽毛的,雖然進京輔佐董卓以士族的角度上來看,未免太低賤了自己,但現在違背董卓的話,就等同於違背朝廷和皇命,等同於在自己的清流身份上沾染了抗上不尊的汙點。
於是乎,蔡邕第一個妥協了。
被劉宏流放的大儒蔡伯喈,第一個抵達了雒陽,接受了董卓的徵召。
蔡邕的到來,使董卓大喜過望,如此知名的人物受到了自己的徵辟,這等於是給他招攬知名士族為己用的大計開了一個好頭。
身為被董卓招攬到雒陽的第一個天下名士,董卓對蔡邕的待遇可謂極其優厚,到了雒陽之後,立刻就將他任為御史。
但在御史的位上還沒等坐滿一天,蔡邕又立刻被董卓任命為治書侍御史。
隨後是尚書、侍中,最終在第三日就任左中郎將,並被敕為高陽鄉侯。
三日之間,蔡邕屢屢升遷,數遍其職,此事一時間弄的雒陽內外皆聞,又逐漸向天下間傳播。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