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墨子》?墨子不是木匠的祖師爺嗎?”李老三問道。
“呃,墨子的確是能工巧匠,不過你想象中的那位多半是魯班,古文獻裡的公輸班,倒也曾經是墨子的對頭。”
“這些以後再講,我們先說邏輯這事兒,在針對一些具體的謬誤和詭辯提出具體的解決方法時,古代思想家們不能不思考這樣的問題:為了正確地使用語言和思維,為了使理性的交流能夠順利進行,人們是否應當遵循某些一般的原則、假定或者規律?據現有史料,他們確實這樣做了,並各自提出了相關的理論,這些理論總結起來,大致有四條最重要的理論,分別是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以及知道十七世紀彩釉萊布尼茨來的‘充足理由律’。”
“所謂的同一律,是柏拉圖在《斐多篇》中指出的:思維必須與其自身一致,而我們所有的確信都必須彼此一致。”
“也就是說,同一律要求在同一思維過程中,在什麼意義上使用某個概念,就自始至終在這個惟一確定的意義上使用這個概念,也就是說你討論什麼論題,就討論什麼論題,不能偏題、離題、跑題。同一律的作用在於保證同一思考、同一表述、同一交談、同一論辯中的確定性。”
“只有保證統一性,邏輯和邏輯辯論才會具備基礎,不然就無法開始邏輯論證。”
“比如昨天我問三嬢:‘鐵蛋有沒有調皮的時候?’三嬢回答我:‘鐵蛋以前還有些尿床,在涼山吃過爬沙蟲後,到現在還沒有尿過呢。’這就是不遵守‘同一律’。”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