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就是,這是一場典型的遭遇戰,戰鬥打響的時候,雙方的準備工作都不足,也就不可避免的犯了不少的錯誤。如果不是突然遭遇,而是有所準備,這場海戰的結果肯定會大不相同。
從戰略的角度講,這場海戰沒有勝利者,也沒有失敗者。
雖然在海戰結束之後,美軍沒能守住馬里亞納群島,到了五月底,關島、塞班島與提尼安島上的守軍在彈盡糧絕之後,向阿納塔漢島上的中國軍隊投降。但是美軍至少穩住了西太平洋防線,而且使得中國海軍在未來兩年之內,喪失了進軍夏威夷群島的能力,只能把戰略重點轉向西南太平洋。
對中國海軍來說,最大的損失就是喪失了戰略進攻能力。
雖然到二零五三年底,在第二批“泰山”級航母服役、以及“恆山”號與“嵩山”號修復之後,中國海軍取得了兵力上的優勢,但是這點優勢還不足以發動戰略進攻,因為美國海軍在年底的時候獲得了第二批“美國”級航母,有足夠的力量守住西南太平洋防線,遏制中國的戰略進攻。
也就是說,到這個時候,太平洋戰爭進入了戰略僵持階段。
對中國來說,這不是什麼壞事,因為這意味著,美國透過突然發動戰爭所取得的戰略優勢已經蕩然無存。
要知道,到此,戰爭才打了不到半年。
更重要的是,中國海軍是在折損了三分之二的艦隊之後,取得了如此輝煌的戰果,而美國海軍是在戰鬥力沒有任何損失的情況下,在不到半年的時間內,從優勢變為劣勢,而且喪失了戰略主動權。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