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戚凱威只在伊朗留下了一個集團軍,而且明確要求中伊軍團以防禦為主,充分利用伊朗的有利地形阻擊美俄聯軍。雖然到了三月初,美軍兌現了承諾,把另外兩個師派到伊朗,但是美俄聯軍的兵力優勢,並不足以攻破中伊軍團的防線,也就不可能實現打到波斯灣的戰略目的。
可以說,這一系列變化對中國相對有利。
原因只有一個:中國沒有向中東與伊朗增派作戰部隊,用已有的兵力就能守住重新形成的戰線。
相反,美國、以色列與俄羅斯則要動用更多的作戰部隊才能守住取得的戰果。
到了這一步,中東與伊朗的局勢再次穩定下來。
當然,地面戰爭並沒因此結束。
隨著伊朗的俄軍主力部隊得已解脫,布魯希洛夫開始策劃戰略反擊,集中優勢兵力圍攻西伯利亞的中國軍隊。
事實上,在此之前,布魯希洛夫就在準備。
在他看來,西伯利亞戰場將決定中俄戰爭的最終結局,也將決定俄羅斯的命運。只有在這裡取勝,俄羅斯才有希望打贏這場戰爭。如果不能儘快取得勝利,那麼俄羅斯很快就會失血而亡。
別忘了,西伯利亞地區出產的資源佔到了俄羅斯資源總產量的百分之六十。
事實上,如果西伯利亞在俄羅斯手中,俄羅斯就不會存在資源供應不足的問題,也就不需要倚重美國。
問題是,俄羅斯能在西伯利亞取勝嗎?
三月份,重點就在西伯利亞。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