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總參謀部,牧浩洋不得不放棄前往特遣艦隊的想法。
一月七日凌晨,牧浩洋給指揮特遣艦隊的龔繼飛少將發了一封電報,讓他儘量在岸基航空兵的掩護下活動,儘可能的避免與美軍艦隊交戰。如果有必要,可以退回孟加拉灣,以免遭到美軍突然打擊。
問題是,退縮就能避開潛在的威脅嗎?
再次進軍印度洋,對美軍來說,既是無奈的選擇,也是必然的結果。
策劃這次行動的,正是剛剛晉升為海軍上將的弗倫奇。
從某種意義上講,弗倫奇是大戰初期,唯一能與牧浩洋匹敵的海軍將領,而且兩人的履歷也非常相似。
在前往太平洋艦隊之前,弗倫奇在國防部工作了十四年,主要負責海軍裝備管理。
因為美國海軍沒有打幾場大仗,所以直到二零四七年,已經五十四歲的弗倫奇才晉升為海軍少將,獲得了去太平洋艦隊任職的機會,也因此擺脫了文職軍官的身份,成為在一線部隊供職的職業軍人。
對他來說,這個轉變既遲了一點,又恰到好處。
說遲了一些,主要是對五十四歲的軍人來說,已經過了黃金時期,而且弗倫奇在艦隊裡沒有任何基礎。說恰到好處,主要與他長期從事的裝備管理工作有關,即他為美國海軍建設做出的巨大貢獻。
從某種意義上講,弗倫奇是美國海軍現代化建設的主要推動者之一。
大戰初期,包括“美國”級航母在內的好幾種大型戰艦,都與弗倫奇有關,或者說與他的堅持有關。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