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十餘日前,得知同軍渡過黃河,大宋皇帝驚慌之下,一面派遣康王再次前往大同乞和,一面派出宰執重臣趕赴兩淮和兩浙督導守臣放棄抵抗。
趙桓原本鐘意一直跟李綱唱反調的門下侍郎耿南仲前往淮南,但耿相公雖然強烈主和,卻不願意擔賣國的罵名,以年老不堪驅使為由拒絕了皇帝的旨意。
其人年逾七旬,歲數確實已高,身體卻沒有明顯的衰老跡象,並不是不能遠行。
所以,幾日後,皇帝再安排更加危險的潛入敵後傳旨,耿南仲便沒有再拒絕。
只因其子耿延禧跟隨康王出使,兵荒馬亂訊息斷絕,讓其放心不下。
結果,耿南仲翻山越嶺來到蔡州,就得到了其子已經沒在戰亂之中的噩耗。
白髮人送黑髮人,沒了念想的耿相公便將心思全放在了國事上。
其人進入蔡州之前,同軍就在攻打方城山要塞了。
這幾天耽誤下來,要塞十有八九已經失陷,同軍很有可能已經打到了臨安城下。
形勢萬分危急,不容拖延,耿南仲傳完聖旨之後,便要求康王立即起兵勤王。
都到了這個時候,趙構自然不想再回臨安為大宋陪葬。
但大宋畢竟還沒有滅亡,其人有志於爭奪大位,就絕不能將這種想法表露出來。
幸好趙構在在澺水河畔就已經與知蔡州事汪伯彥達成了政治默契,成功規避了做忠臣還是做奸臣的兩難選擇,只需擺出做出一副立即帶兵趕回臨安忠臣之態即可。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