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昨日,趙桓趁著城中混亂不堪,假冒康王身份偷偷出城,還是比較謹慎的。
其人出入宮禁皆乘坐帶帷幕的軟轎,始終沒有露臉,上下城牆也是由侍衛親軍馬軍都指揮使曹曚親自護送,外人很難知道康王是假冒的。
但大同兵臨城下大宋國滅在即的緊張時刻,很多人的目光都盯在了皇宮和天子,使得這件事根本沒法做到神不知鬼不覺。
第二天,正乾皇帝開出議和退兵條件後,留下了趙宋康王趙構,而將其次相趙野單獨放回城中彙報談判情況。
以尚書右丞充京城四壁守禦使的李綱便跟隨趙野進宮,並向皇帝上書,言康王“屢次三番”以身涉險,出使同營和談有功,為安定人心計,應予以褒獎。
李綱是強硬的主戰派不假,卻不是為了主戰而主戰的一根筋。
其人時刻沒有忘記自己的初衷,主戰是因為大敵當前人心混亂,不主戰就不足以凝聚大宋人心,更無法改變大宋被大同覆滅的命運。
而經歷了昨日的暴亂之後,京城裡的人心事實上已經亂了。
這個時候當然需要繼續主戰,但絕不能一味主戰,還需要以適當的方式告訴全城軍民朝廷的主戰有了效果——大同願意接受大宋的和談條件。
此舉,同樣是為了安定人心。
實際上,昨日臨安民眾在熱血太學生帶動下聚會請願,為的是給信用奸臣罷免李綱放棄抵抗的昏君趙桓施加壓力,而不是一定要跟同軍不死不休。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