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趙宋朝廷因為平亂將士的賞錢被拖欠問題,遲遲沒能完成調兵遣將。
博州卻已易幟,徐澤輕取聊城,同舟社大軍直接推進到了大名府的“大門口”。
訊息傳到東京城中,又是一陣雞飛狗跳。
道君教主皇帝也顧不得心疼錢了,趕緊砸鍋賣鐵湊齊錢,求這幫兵大爺們趕緊上戰場。
但這一耽擱,大名府周邊的形勢早就發生了變化。
武松拿下博州的當日,徐澤統率的大軍就趕到聊城,立即召集包含博州降將張清、龔旺、丁得孫等人在內的作戰會議。
“博州已下,離大名府約定的交接時間尚早,接下來的突破方向在哪裡,張副將可有教我?”
博州副將張清時年三十有六,本是殿前司驍雄軍第三指揮指揮使。
同是禁軍指揮使,在趙宋皇帝親軍的殿前司供職,級別是要高於各地禁軍同袍的,殿前司指揮使下放的話,一般會授各州兵馬都監、鈐轄之類相對清閒又實惠的官職。
五年前,朝廷為補足登州第二將編制,撥隸武衛軍博州第一、二指揮入登州聽用,隨後又重新組建新的指揮。
恰好有人盯上了張清的位置,一番活動之後,將他擠出了殿前司,“發配”到博州成了副將。
張清倒是好心態,到博州後,迅速認清身份,轉變角色,安心做好本職,很快就籠絡住了龔旺、丁得孫等指揮使。
是以博州禁軍以張清馬首是瞻,之前單廷圭潛入聊城,說服張清後,其餘軍官便跟著表了態。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