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什又問:“既然把‘物質’分解成眾多微塵來證明它的空性,那麼怎麼來證明微塵本身的空性呢?”(又問:既以極微破色空,復云何破微?)
跋陀羅答:“你們認為還要去論證一下微塵的空性,我覺得沒有必要。”(答曰:群師或破析一微,我意謂不爾。)
羅什又問:“微塵難道是永恆的,有自性的嗎?”(又問:微是常耶?)
跋陀羅答:“微塵是空的,由它們組成的‘物質’才是空的。‘物質’是空的,它內部的微塵也就是空的。”(答曰:以一微故眾微空,以眾微故一微空。)
辯論會到此結束,羅什沒有再追問下去。
但跋陀羅說的最後一句話,被寶雲翻譯出來後,大家都搞不懂是什麼意思。於是很多人認為跋陀羅是主張“微塵”是永恆的,屬於薩婆多部一貫的觀點。但也有一些人不能確定是什麼意思。過了幾天,那些有疑問的學僧來找跋陀羅,請他解釋一下辨論會上最後的那句話。跋陀羅對大家說:“萬事萬物不會無因而生,必須是眾多因緣會聚到一起才會產生。以一粒微塵為‘緣’,才有所謂的‘眾微’成色。微塵沒有自性,由其組成的‘色’才是空的。既然‘色’是空的,組成它的微塵能不空嗎?”(原文:夫法不自生,緣會故生。緣一微故有眾微。微無自性則為空矣,寧可言不破一微常而不空乎?)
原文也是翻譯的,當時跋陀羅說的是天竺語。聽了這番解釋,來求教的人仍然似懂非懂。直到今天,跋陀羅所表達的意思還存在爭議。據山人的推測,跋陀羅的話至少有兩層意思。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